社区老年大学,如何实现老有所学

发布时间:2024-07-08 13:48:46 来源: sp20240708

近年来,随着老年教育的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趋势,学位紧张的市、县(区)级老年大学已无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成立老年大学社区分校(以下统称“社区老年大学”)成为不少地方补齐老年教育短板的重要途径。社区老年大学的发展现状如何,又该如何提质增效,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近日,记者在潍坊市奎文区、潍城区进行了调查。

“我去上课了!”5月30日一早,73岁的赵风英便出门了。从位于潍坊市奎文区广文街道东上虞社区三产办宿舍的家门,到位于东上虞社区帝景苑小区的课堂,赵风英仅需步行五分钟。

当天,在潍坊市奎文区老年大学东上虞社区分校声乐课堂上,老师柴进向包括赵风英在内的34名学生教授歌曲。“本学期已教了五首歌,大家伙儿学习劲头十足。”柴进说。

“退休后想着老有所学,子女们也很支持,就报了市老年大学,但学校离家远一些,需要骑车或坐公交去,多少有些不便。”赵风英告诉记者,当时看到区老年大学社区分校挂牌时,就第一时间报了名。

上学远、无学上,是不少老年人面临的一个现状。为破解市、县(区)老年大学教育资源供不应求问题,潍坊市各县市区纷纷出招。

“我们从2014年起就积极推进社区老年大学建设,推动老年教育资源下沉社区,全区现已建成分校19所,包含社区分校15所,与驻区企事业单位联合办学4所。”奎文区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吕学忠介绍。

为确保教学质量,奎文区还出台了《奎文区老年大学社区分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各分校办学须在区老年大学统一指导下开展,师资配备必须经市区两级老年大学把关。“目前,各社区分校已配备市校优秀教师50余名、市校教材2000余册,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市级优质教学资源。”吕学忠说。同样,潍城区也采取“区级统筹师资、街道集中组织、社区提供场地”方式,通过自建、共建形式,在城区建设老年大学分校(教学点)14处,开设书画、舞蹈、二胡、瑜伽、普通话等特色课程20余个、班次89个。

近日,在潍城区南关街道人民商城社区服务中心,潍城区老年大学人民商城社区分校校长杨凯伟正带着同学们一道排练舞蹈《红色娘子军》。“有的老人不愿意走远路,喜欢就近上学,但我们社区老年大学名声出去后,还有高新区的居民来我们这上学呢。”杨凯伟说,一定程度上,社区老年大学满足了周边老年人的学习、交流等需求。

奎文区老年大学李家社区分校于2019年成立,先后开设过声乐、舞蹈、书法、普通话班,增加了老年群体的凝聚力,学员们组成了志愿服务巡河队,每年夏天在社区东侧的虞河进行巡河,守护河边游玩孩子安全。“社区老年大学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还为社区培养了大批志愿者、文艺骨干,在创城创卫、矛盾调解、文艺展演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奎文区广文街道李家社区党委书记谭晓雯深有感触,社区老年大学成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好抓手,老年人也在参与基层治理中增强了获得感。

以奎文区为例,在一些办学质优活跃的社区,有近八成学员积极参与到社区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例如,奎文区北苑街道金都社区依托老年大学社区分校,整合链接社区资源,激活社区治理银发力量,孵化了“老来乐学”“敲门服务”“温馨餐桌”等多支以离退休党员为主力的志愿服务队伍。潍城区则创新性开展共驻共建活动,打破社区党委、党支部、老年大学和志愿团队“各自为战”局面,助推社区基层治理良性发展。

社区老年大学的优势在于扎根社区,但教育资源供给相对不足。近几年,随着网络课程的兴起,奎文区老年大学孙家社区分校利用社区服务中心的视频会议室,链接市老年大学资源,尝试开设山水画网络课程。“社区老年大学硬件条件等资源相对有所欠缺,要想让老年人愿意来,优秀老师也很重要。”杨凯伟说。

从调查情况看,社区老年大学多数是由社区无偿提供场地,学员学费多用于聘请老师和班费,在满足开班条件下,能够维持正常运转。记者了解到,为确保社区老年大学运转,当地老干部局、区老年大学进行了相应扶持。奎文区用老年教育经费为12所社区老年大学配备电钢琴12架、桌椅若干,每年为各社区补贴办学经费等。潍城区则争取以奖代补资金推动老年大学建设。

针对运转经费问题,不少受访对象建议,将对社区老年大学的支持纳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稳步实现基础设施更新、高级教师聘请、先进设备配备等现实需求。还有受访对象建议,对社区老年大学共享共用美术馆、小剧场、图书馆等场地。

“除了扎根社区,还可以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充分激发市场活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事业。”吕学忠建议。(都镇强)

(责编:代晓灵、唐宋)